敏感性牙齒:發生原因與處理方式
突然間的牙痛背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應該怎麼處理敏感性牙齒呢?
有敏感性牙齒的人都知道,喝一口熱茶、舔一口冰淇淋或咬一顆蘋果的時候,牙齒都會突然出現一閃而過的疼痛。據估計,大約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有敏感性牙齒(也就是所謂的象牙質過敏)。某些研究甚是認為受此困擾者的人數遠比估計的更多。
牙齒對疼痛敏感的原因通常是牙頸外露。雖然我們有時候可以見到外露的牙頸,但通常只有經驗豐富的牙醫才能檢查得到這種狀況。琺瑯質受損,或是牙齦萎縮,都會讓牙頸外露出來,這樣讓外界刺激能直接傳遞到神經,造成牙齒疼痛。
在本文當中,您可以了解到牙頸外露的常見原因,以及為什麼這樣會導致牙齒敏感;此外,您也可以從這裡知道應該如何預防這些問題,以及當您的牙齒對疼痛敏感時該如何處理。
為什麼牙齒突然這麼敏感?
牙痛有多種原因,但是大部分人會立刻聯想到蛀牙。然而,如果位於琺瑯質下方的象牙質外露,牙齒會更容易感到疼痛。
如果牙齒健康,象牙質是會被上層的琺瑯質好好保護著,並且由牙齦所完整覆蓋。象牙質裡面有許多細小的通道,牙醫將之稱為象牙質小管。這些充滿液體的象牙質小管能將刺激傳遞到牙齒內部的牙髓。牙髓是由許多細微的神經和血管所組成的。
如果琺瑯質受損,特別是與牙齦連接的周邊區域有損傷,或者牙齦已經萎縮,這些狀況都會造成象牙質外露。在吃到或喝到冷熱食物或飲料的時候,溫度刺激就會通過象牙質小管直接傳遞到牙髓,牙髓中的神經會立即向我們的大腦發出閃電般的劇痛信號。
這種疼痛不只會由熱和冷所引起,食物也會引起這樣的疼痛。大部分的酸或甜的食物,也被稱為化學刺激,同樣會透象牙質小管傳遞到牙髓,引發閃電般的劇痛。
造成牙齒敏感的6大原因
造成牙齒敏感的6大原因
許多原因都會觸發敏感性牙齒,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類:
- 侵蝕:這裡所指的是由化學原因而造成的琺瑯質損傷,也就是由酸性物質侵蝕琺瑯質而造成的。食物中的酸性物質,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分解牙齒。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,琺瑯質會變得越來越薄,牙頸也會外露出來。
- 磨損:這種狀況會讓琺瑯質受損。然而,這種損壞是由物理因素所造成的。琺瑯質會因壓力或摩擦而逐漸磨損,例如刷牙過於密集或是使用錯誤的牙膏(添加研磨顆粒),就會磨損琺瑯質,讓象牙質外露。
- 牙齦萎縮:一旦牙齦萎縮,牙頸和象牙質就會將繼外露出來。
- 牙齦疾病:牙齦的炎症疾病(牙齦炎、牙周病)會導致牙齦萎縮,讓牙頸外露。
酸性食物和飲料
喜歡檸檬水、果汁和能量飲料的人,應該不想知道這些事實。如果長期飲用酸性飲料,會讓琺瑯質流失礦物質、形成細微孔洞和細縫,而且越來越薄。一旦琺瑯質出現微小的裂縫,就難以保護底下的象牙質和牙神經免受溫度或化學物造成的刺激。
這些侵蝕不是由細菌分解的酸性物質所造成的,而是由非細菌來源的酸性食物所引起的。除了酸性食物和飲料,胃酸也會將琺瑯質當中的氫氧基磷灰石結晶體緩慢分解掉。因此,胃酸逆流、懷孕期間頻繁嘔吐或神經性暴食症等,都可能造成敏感性牙齒。
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
口腔內有多種細菌,這些細菌對於健康的口腔菌群來說是不可或缺的。然而,一旦營養不良或是不均衡,有害細菌就會形成生物膜,也就是所謂的牙菌斑,產生導致牙齦發炎的物質。生物膜特別容易積聚在齒縫間和牙齦邊緣。如果每天刷牙時沒有清除這種生物膜,就很容易造成牙齦發炎,進而導致牙齦萎縮。
許多患有敏感性牙齒或有牙齦問題的病患,因為怕痛,所以會減少刷牙次數或者根本不再刷牙。可怕的是,這樣反而會讓牙菌斑持續積累,最後它會變硬並且變成只有牙醫才能去除的牙垢。此外,牙齦發炎情況可能會加重,並轉變成牙周病。牙周病會影響整個牙周組織和骨骼,而且一旦發生就是不可逆的,需要終身接受治療。牙周病患者也通常有敏感性牙齒的困擾。
錯誤的刷牙方法
琺瑯質和牙齦也可能因過度護理而受損。 有些人希望能徹底清潔牙齒,所以刷牙時會特別用力, 如果他們也剛好使用了硬毛牙刷,或者在吃了酸性食物後太快就刷牙,就會造成琺瑯質更嚴重的損傷。
錯誤的刷牙方式,會讓琺瑯質被磨損、牙齦受傷,最後讓牙頸外露,導致牙齒敏感。 如果日常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,這代表牙齦已經發炎或刷牙方式錯誤。關於如何預防相關問題,請諮詢牙醫或相關專家。
磨牙
物理性壓力也可能導致牙齒對於疼痛敏感。如果牙齒不斷地互相摩擦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磨牙,在持續受到摩擦壓力之下,牙齒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損傷。 牙齒表面受到損傷,就會讓象牙質外露,對刺激產生疼痛反應。
磨牙通常是在不自覺地情況下,或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發生。當牙醫診斷出磨牙症的時候,大部分人才知道他們會磨牙。磨牙的時候,上顎會擠壓下顎,造成很大的物理性壓力。磨牙所產生的壓力遠高於咀嚼食物所產生的壓力,而且持續時間也更久。琺瑯質實在是無法持續承受這樣的負擔。
牙醫治療
許多患者都表示,去診所看過牙醫之後,反而牙齒會出現敏感的狀況。其實這是治療後的正常反應,一般而言這種症狀很快就會消失不見。以下是一些會讓牙齒特別容易有敏感性疼痛的齒科療程: :
- 洗牙
- 裝上人工牙齒,例如人工牙冠或人工牙橋
- 牙周病治療
- 牙齒漂白
牙醫診所進行的洗牙,能清除牙齦邊緣的牙垢和牙菌斑,因此牙齦多少會受到輕微刺激。不論是多麼優秀及有經驗的醫生,這種情況都是難以避免的。然而,洗牙有助於牙齦健康,因此我們應該定期進行洗牙。洗牙後的不適感,通常很快就會消失。
牙齒漂白和美白
我們可以找專業牙醫進行牙齒美白,也可以在家使用各種牙齒美白的產品。在進行牙齒美白時,通常都是使用過氧化氫來達到美白效果。這種物質會讓琺瑯質暫時變得「乾燥」,但同時也會刺激牙齦。因此,接受牙齒美白的人在食用熱、酸或冷的食物和飲料時,就會經常感受到疼痛。
如果本身的牙齒就已經對疼痛敏感的話,那在進行牙齒美白之前一定要諮詢牙醫,否則牙齒對於疼痛敏感的狀況會變得更加嚴重。
以下 11 個提示可以幫助您處理敏感性牙痛的問題:
刷牙時輕一點
正確的刷牙方式可以明顯改善牙齒對於疼痛敏感的問題。我們刷牙時經常會用力過度,或是大力地將牙刷來回移動。最好的方式,是輕輕地從紅色的牙齦刷到白色的牙齒 。另外,我們還要留意握牙刷的方式。如果您是用握拳的方式握牙刷,這樣很容易過度用力,最好只用指尖握住牙刷輕輕地刷,以免因刷牙而造成牙齒的損傷。
選擇合適的牙刷
使用敏感性牙齒適用的牙刷輕輕地刷牙,這聽起來蠻簡單的,但是,如何選擇適當的牙刷可是一點都不簡單,即使是柔軟的刷毛也可能導致牙齒磨損。您可以諮詢牙醫師或牙科診所的專家如何選擇合適的牙刷。現在也有一些電動牙刷配有傳感器,當刷牙力道過大的時候會發出警訊。總而言之,如果刷一顆牙的時間太長,就有可能讓琺瑯質受損。
小心選擇美白牙膏
美白牙齒的牙膏通常含有高濃度的清潔顆粒,許多牙膏甚至還含有硬度很高的清潔顆粒,這雖然可以去除頑固的沉積物,但是也會損壞牙齒,長期使用更會讓疼痛敏感的問題更加嚴重。因此,我們建議您應該選擇一些適合敏感牙齒的牙膏。
仿天然琺瑯質的保護
含有仿天然琺瑯質微粒(BioHAP)的牙膏,具有與天然的琺瑯質類似的結構,能有效舒緩牙齒過敏症狀。如果每天使用,就能修復琺瑯質表面,將那些細微孔洞填補起來,讓外在刺激無法進入。
定期看牙醫
您應該定期看牙醫,因為這樣可以及早發現牙齒損傷、牙齦炎和牙頸外露這些問題,並且進行相關治療。如果您已經注意到牙齒有任何過敏反應,請諮詢您的牙醫,讓牙醫檢查您的牙齒是否有磨損、侵蝕或牙齦萎縮等問題。
使用磨牙症矯正器來改善磨牙問題
磨牙器矯正器能防止不自覺地或睡眠時磨牙所造成的牙齒損傷。牙醫會根據您的牙齒進行個別調整,使您可以舒服地佩戴矯正器。矯正器也可以做為咀嚼表面之間的緩衝,從而減少摩擦並保護牙齒表面。
封閉外露的牙頸
牙頸部如果沒有硬質琺瑯質保護,一旦外露,就會特別敏感。為了避免象牙質受到任何外部刺激,牙醫會使用特殊的琺瑯漆或凝膠把它們密封起來。對於所謂的楔形缺損,也可以使用塑膠製成的牙頸填充物來處理。
戒菸
吸煙不僅對健康、心臟和心血管系統不好,也會損害牙齒健康。吸菸會讓牙齦的血液供應變差,因此比較容成發炎,最後造成牙齦萎縮、象牙質過敏。
避免酸性食物
酸性食物會讓琺瑯質出現孔洞,因此有敏感性牙齒的人應該儘量少吃酸性食物。尤其是碳酸飲料、咖啡、柑橘類水果、各種莓果,例如覆盆子、黑莓或黑醋栗。此外,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應該少吃,因為口腔細菌會將糖份轉化為酸性物質。
中和酸性物質的方法
我們沒辦法完全不吃酸性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當中含有其他重要的營養成分,尤其像是櫻桃、奇異果等水果,營養價值極為豐富。但是,您可以用其他方式降低酸性物質對於牙齒的傷害,例如,吃點全麥產品可以刺激唾液分泌,這樣可以中和口中的酸性。或者,您可以搭配一杯牛奶或吃天然優格和水果。乳製品中所含的鈣質,也能中和酸性。
特殊狀況: 單顆牙齒出現敏感
有時候,吃東西時發生的牙痛,與象牙質過敏無關。如果只有一顆牙齒有敏感疼痛反應,而且跟吃的食物無關,或是只有在咀嚼時才發生牙痛的話,這樣的牙齒過敏可能是由蛀牙或牙髓炎所造成的。
- 細菌將會食物殘渣內的糖份代謝成酸性物質,引發蛀牙。如果我們吃進大量的糖,細菌也會有大量的食物,繼而產生很多有害的酸性物質。如果沒有將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徹底去除,就會形成牙菌斑。牙菌斑是細菌的最佳滋生環境,細菌可以在這裡持續繁殖。細菌會侵蝕牙齒,讓牙齒受損和出現孔洞,最後只能找牙醫進行補牙治療。蛀牙惡化越快,疼痛感就越早出現。
- 牙髓炎是牙髓發炎,俗稱為牙根炎症。如果不好好治療蛀牙,細菌可能會一直往下進入牙髓並引起炎症。此外,如果牙齒意外斷掉或是戴上牙冠之後,也容易引發牙髓炎。一旦發生牙髓炎,牙醫通常會進行根管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