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炎– 檢測和治療
牙齦炎的成因
細菌是導致急性或慢性牙齦炎的最常見成因。口腔內存在細菌是自然不過的現象,而事實上,口腔內有數千種細菌,它們是口腔微生物群的一部分,並且有助我們消化或保護身體免受病原體的侵害。
然而,假如細菌接觸到唾液的成份和食物殘渣,便會在牙齒表面和齦緣形成一種稱為生物膜的黏性物質。生物膜能保護細菌免受外來影響,如果沒有徹底和定期將其清除,便會形成牙菌膜。
如果口腔護理欠佳,不僅無法清除這些牙菌膜,亦會令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內。這種優良的生存條件會加快細菌繁殖。食物殘渣是細菌的營養來源,細菌在新陳代謝期間會產生酸性物質,繼而侵蝕琺瑯質和牙齦。
細菌會大量積聚在牙齒與牙齦的交匯位置。專家將這個只有幾毫米的區域稱為牙齦溝。它能為細菌提供理想的生存環境,而酸性物質和食物亦會被收集和進入牙齦內。此時,免疫系統會產生炎症反應,並導致牙齦炎。
牙齦炎的徵狀
您怎樣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牙齦炎呢?專家將牙齦炎分為急性和慢性。
急性牙齦炎往往不會造成痛楚,因此我們一般不會察覺到。然而,假如牙齦炎在較長時間(超過 7 天)後仍未痊癒,便會變成慢性牙齦炎,並會引發痛楚。之後,牙齦便會萎縮,牙頸外露,令牙齒顯得更長。
如要阻止牙齦炎變成慢性炎症,您可以先留意一些特定的徵兆,以快速確定自己是否患有牙齦炎:
- 牙齦的顏色:健康的牙齦應呈淡粉紅色,而且光滑。相反,患上炎症時便會發紅和腫脹。
- 當您刷牙或咬蘋果時,牙齦會流血嗎? 如果有,便可能是患上牙齦炎的徵兆。
- 慢性牙齦炎會造成痛楚。
- 口臭是慢性牙齦炎症的另一個徵兆。
- 如果情況特別嚴重,更會形成膿液,以及可能出現其他身體反應,例如發燒。
牙齦炎還是牙周炎 — 這些牙齦病有甚麼分別?
牙齦炎與牙周炎有甚麼分別呢?一般人認為牙齦出血沒有大礙,尤其是很少會造成痛楚,因此會予以忽視。可是,看來無礙的牙齦炎很快便會演變成牙周炎。
牙齦發炎(牙齦炎)是因口腔衛生欠佳造成:假如沒有正確地將口腔中的細菌清除,便會在牙齦線引發炎症反應。只要徹底和定期進行口腔護理,問題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解決。
至於牙周炎則比較複雜:與牙齦炎不同,牙周炎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,一般是因牙齦炎未有得到治療而造成。雖然定期進行口腔護理有助避免病情惡化,但是由於細菌已深入牙槽,無法再使用牙刷或牙線加以清除,因此如果沒有牙醫的協助,便無法得到成功的治療。
牙齦炎很少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同時細菌主要只在牙齦滋長;但一旦患上牙周炎,整個牙周組織都會被細菌感染,並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
然而,假如牙齦炎一直沒有改善,您便應該去看牙醫。牙醫會採用稱為牙周病篩檢指數(簡稱 PSI)來檢查牙齦炎,以了解會否增加令您患上牙周炎的風險。此外,牙醫亦會清除牙齒和牙齦上的牙菌膜和牙垢,並輕輕擦亮牙齒,使細菌難以黏附在牙齒表面。
與口腔健康相關的有趣資訊
牙周炎
牙周炎亦稱為牙齦病,是出現在牙槽的一種炎症。由於牙周炎的初期階段只有少量徵狀,因此很多患者都會持續忽視這種疾病。在這篇文章裡,您將能了解到如何識別牙周炎以及相關的治療方法。
敏感牙齒
牙齒敏感的人士在進食冷、熱、酸或甜的食物後,會出現突然的閃痛。在這裡,您將能了解到稱為象牙質過敏的最常見成因,以及您可以採取的處理方法